中拍协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成交总额250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其中,一季度成交1407.9亿元,二季度成交1098.65亿元。完全摆脱了此前金融危机下的颓势,交出了一份稳中有升的答卷。
有意思的是,分析上半年的经营变动轨迹,行业成交总额的变化又一次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完全吻合。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一季度的11.9%下降为10.3%,与此完全同步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拍卖行业的增长率也从一季度的261.72%下降到了48.46%。政府从今年四月份开始陆续出台的多项信贷收紧、打压房价的政策开始作用于宏观经济,并在拍卖领域,特别是房地产及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中显现出影响。受此影响,占拍卖业务总量八成多的房地产及土地使用权拍卖成交额在二季度均环比下降了三成,带动二季度拍卖业务的增长趋向温和。
当然,正如坊间对宏观经济因受外部欧债危机影响,是否会有二次探底的疑虑那样,二季度拍卖成交额的环比下降也可能会在业界带来类似的担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更倾向于谨慎的乐观。基于今年一、二季度的成交情况已经回到并超过金融危机之前水平的事实,就像飞机起飞后遇到气流会有正常的波动那样,虽然会有颠簸,但飞机已经离开地面,轻易不会再掉下来。因此,如果没有突发性的经济事件,对于下半年拍卖成交状况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向着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另外,如果说第二季度拍卖成交有什么明显的特点的话,除房地产业务外其他标的类别成交的全面增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涨幅居首,这当中有春拍季节性的因素,有市场中资金充裕的推动,但更有着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对于亿元级精品大作纯熟的市场运作能力的功劳。而此外,诸如机动车、农副产品、无形资产等主要来源于社会委托的拍卖品类均有三成到一倍不等的增长,显示了当前形势下,拍卖企业对于社会拍卖资源深度挖掘的不懈努力。这些努力正是我们对于下半年拍卖成交继续稳健成长的信心所在。(文/欧阳)
摘自《中国拍卖》